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系统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首次编制完成《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地质资源与环境图集》,对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地质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空间拓展利用提出了针对性认识与建议。
调查工作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具体实施,先后动用4艘调查船,累计完成综合地球物理测量227千米、多波束测深6670千米、海域地质取样151站位、海水取样120站位、温盐深测量30站位、定点海流观测2站次、地质浅钻5口等,并开展了相关样品测试,同时首次编制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地质资源与环境图集》。
一是基本查明澳门海域和海岸带地质资源特征与潜力,提出了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对策建议。调查表明,澳门海域和海岸带地质资源丰富,主要包括76.08千米岸线资源、约55平方千米海涂资源、独特的花岗岩地貌和海岸地质旅游资源,以及约7850万立方米远景资源量的海砂。提出可加强人工岸线的优化开发和自然岸线的保护修复,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海涂,促进地质旅游与其他旅游资源的融合开发,开展海砂资源调查评价等建议。
二是初步掌握了澳门海域生态地质环境状况,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奠定了重要依据。调查显示,澳门位处珠江口西部,受珠江口整体水环境及自身排污影响,澳门海域大部分水体受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海底沉积物质量总体较好。建议继续完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加强排放污水净化处理和海上船舶排污管理等,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开展珠江口水污染治理,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三是基本摸清了澳门空间拓展工程地质条件,为涉海重大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提供基础支撑。调查认为,澳门地壳基本稳定,构造活动不明显;海底表层软土层厚度约4-20米,基岩埋深约40-75米;澳门水道沿岸基岩埋深较浅,软土层薄,适宜开展填海造陆、跨海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海域淤积较强,不适宜深水港口航道建设。建议与珠海市探讨共同开发黄茅岛及周边海域等。
作为我国首个系统性的澳门海域地质资源与环境调查研究成果,是践行“一国两制”方针、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为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详实的海洋地质资料,是地质人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献上的一份礼物。
来源:中国日报